【精华】古诗的作文集锦10篇

才智馆 人气:2.78W

在学习、工作乃至生活中,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,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。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?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的作文10篇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
【精华】古诗的作文集锦10篇

古诗的作文 篇1

诗人杨万里坐着小船路过安仁县时,透过船舱的窗口,看见两边的河岸上覆盖青青的'小草,像铺上了鲜绿的地毯,到处花红柳绿,莺歌燕舞,一切是那么生机勃勃,那么欣欣向荣。他被美景深深地吸引,情不自禁地走出船舱,伫立在船头,举目眺望。这时,春风拂面,花香扑鼻,顿时神清气爽、心旷神怡。于是,他张开双臂,深深地呼吸着这清新的空气,尽情地享受着这春天赐于大自然的美景。

忽然,一阵清脆的歌声传入耳中,定睛一看,原来不远处的河面上还有一只小渔船,船头坐着两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子。他俩一边划浆撑船,一边放声高歌。过了一会儿,这两个孩子突然停止歌唱,随即又收起了撑船的竹竿和桨,跑进船舱,拿出一把雨伞站到船头,将伞撑开。“咦,这时既不下雨,阳光也不强烈,他们拿雨伞干什么呢?”杨万里觉得很奇怪,百思不得其解。好奇心促使他将船靠上前问道:“现在风和日丽,你们为什么要撑伞呢?”两个小孩睁大眼睛,歪着脑袋,天真无邪地说:“我们这条船没有帆,撑开雨伞当帆用呗。这样,使船既能快速前进,又能省力气!”杨万里这才恍然大悟。他一面点头,一面竖起大拇指称赞道:“你们俩太聪明了,居然能想出这么好的点子。不简单,不简单!”

随后,杨万里走进船舱,挥笔疾书:“一叶渔船两小童,收篙停棹坐船中。怪生无雨都张伞,不是遮头是使风。”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就这样诞生了,一直流传到如今。

古诗的作文 篇2

奶奶的歌谣里牙牙学语,唐诗、宋词、元曲萦绕耳畔;在爷爷的臂弯下蹒跚学步,马致远、杜甫、白朴的脚步因我向前……

“孤村落日残霞,轻烟老树寒鸦。”这是一首写秋景的.小令。作者是白朴。幼时的我,天真地问奶奶“残霞”是什么意思?奶奶指着纱窗外的“月饼”告诉我:“月饼”回家了,当它落到“棉花糖”上时,那令人陶醉的画面就是残霞。我不禁拍手叫好,奶奶却只是嘴角微微翘起……

“近种篱边菊,秋来未著花。”这两句我也懂。“我并不喜欢菊花的长相,它们的花瓣为何如此呆板整齐呢?纸剪出来似的,只是写了花梗又黏又滑,还有一种难闻的怪味。”王维的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中的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”这是作者远在他乡对家人的思念。张籍的《秋思》中的“复恐匆匆说不尽,行人临发又开封。”我体会到了诗人的忧愁及享年亲人的情谊。以至于“行人临发又开封。”

诗中有无数珍宝,我们在诗海中遨游。拾一片落叶,细数精致文理,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……

古诗的作文 篇3

古往今来,月亮以皎洁、柔和、美丽和神秘吸引着很多文人墨客。在古诗词里出现了以“月亮”为素材的诸多名篇佳作,很多诗人都被月亮的美丽所吸引。月亮之所以受人之爱,是因为月亮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。

月亮是美好的象征。唐代诗人李白在小时候,还不懂什么是月亮,就问天上挂着的是什么东西,那么亮,那么美,就像一个白色的玉盘,所以就有了“小时不识月,呼作白玉盘”的美妙诗句;而陶渊明在月光下散步时,看到月光映衬着稻田时的美丽景色,他瞬时感觉身子轻快了许多……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,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见到月亮,心里有什么愁怨,借酒消愁,看着明月,倾诉着自己的衷肠。

月亮也是感情的寄托。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在深夜看见了海上那圆圆的明月,想起了身在远方的妻子而作的美妙诗文。情人在两地观赏着高悬的.明月,借助月亮表达彼此的思念之情。

月亮更是永恒的代言。“江畔何人初见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?”张若虚在江湖畔赞叹人生苦短,而宇宙永恒,表示出了张若虚对人生的感叹。

残月勾起别样的思绪。古代文人诗人在散步时,遇到残月仰望星空,残月比圆月更加特别。“杨柳岸晓风残月”,微风伴着残月是一幅多么凄凉的景色呀!

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心存一轮明月,去创造和享受美好的人生吧!

古诗的作文 篇4

好像今天是什么节日似的,每个班都把自己的班级装饰得漂漂亮亮,个个都挂上彩带,系上气球,喜气洋洋。

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
原来今天要古诗文检测,这可不是以前那种枯燥无味的检测,这是一次有趣的古诗文检测!我们把做好的,上面有写关于古诗问题的书签粘在彩带上,再把彩带系在教室的四面八方,一切准备就绪,接下来进入最精彩的环节——摘书签。教室里顿时乱成一片,有的'同学劲大,一次就扯下十几个书签,脸上全是笑容;有的同学看见低处都被摘光了,马上随机应变,立马拿起凳子,站在上面快速地把它们全部拿个精光;还有的同学干脆跑到别的班去摘,仍然满载而归。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地到小老师那儿去背古诗,有的同学一口气背了十几首,得了高分,脸上立即洋溢出灿烂的微笑;有的同学则背得一点儿都不熟练,分数自然就低,顿时垂头丧气。唉!谁让他自己不好好背古诗呢?下面进入最后一个环节,报分数!只见从第一组开始,同学们一个接着一个报,轮到我时,我快速地站了起来,“170分”我坚定地说道。我对我自己的分数还算满意,毕竟我已经尽力了。

通过这个丰富多彩的古诗游园会,我知道了一个道理:平时认真读古诗的同学,得的分数越高;平时不认真读古诗的同学,得的分数越低。

古诗的作文 篇5

大自然的世界各种各样,古诗中的四季更美。古诗读起来有韵味儿,我爱古诗中的四季。

春天来了,小草生机勃勃,百花齐放,万物复苏。“两个黄鹂鸣翠鸟,一行白鹭上青天”看两个黄鹂站在树上,一边唱歌一边拍着翅膀。“春色满园关不住,一枝红杏出墙来。”小朋友家的满园春色是关不住的,一只粉红的杏花已伸出了墙了。朋友的园子里可能还有四季常青的樟树,有碧绿的柳树,有金色的迎春花。

夏天骄阳似火,孩子们不怕热,玩的可开心了。“小娃撑小艇,偷采白莲回。”看,小娃正在撑小艇,摘了许多的白莲,开开心心的'带着白莲回家了。“牧童骑黄牛,歌声振林越。”我去玄武湖看荷花,不禁想起“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。”

秋天,“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。”“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。”“春潮带雨晚来急,野渡无人舟自横。”秋天扫落叶,枫叶落下地,红叶似火,下起了霜,枫叶像二月开的花一样。下雨时枫叶落下地,像红色的地毯,给我们铺了一条长长的路,美极了。

冬天,“墙角数枝梅,凌寒独自开。”梅花在冬天自告奋勇的站出来,在非常冷的时候,只有它一个人在冬天开花。“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”冬天非常的冷,鹅毛大雪,鸟儿都躲在家里,一个人都没有,只有梅花在那绽放。

我喜欢古诗中的四季,这四季又美丽,又值得赞叹。

古诗的作文 篇6

一进教室我见黑板上写着五六句古诗填空,同学们有的抓耳挠腮,急得面红耳赤;有的同学已是胸有成竹了,面带微笑。我也急忙陶出纸和笔试着填了起来。

上课了,老师走上讲台微笑着对同学们说:“同学们,你们谁知道这些空怎么填吗?”话音未落,同学们就异口同声地说:“两岸(猿)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。”应该填“猿”。“那下一个呢?”老师挑战似的问道。雷施雨高高地举起右手不等老师叫他就大声说:“江上往来人,但爱鲈鱼美”这时我们几乎同时发现这两句诗都有动物存在。

到此我们的活动并没有停止,老师说上半句:“竹外桃花三两枝”让我们填下半句。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举起了手,有的还站了起来急得直跺脚。我跟他们不一样,把胳膊举在桌子上。老师就叫了我。我得意的站起来自豪地说:“春江水暖鸭先知。”没等老师说话,我就抢着说:“我还知道一句,蒌蒿满地芦芽短,正是河豚欲上时。”话音未落老师笑眯眯地说:“那你发现这些动物向我们传递什么信息了吗?”我的大脑卡壳了。徐帆第一个举起了手,自信地说:“他们告诉我们春天到了。”

“对”老师向他伸出了大拇指。这时刘思凡也举起了手,站起来说了一首诗:“鹅、鹅、鹅,曲项向天歌,白毛浮绿水,红掌拨青波。”同学们好像受到了启发竟然发现“鹅”表达了诗人的快乐心情。随即有人又发现了“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”“乌鸦”表达诗人忧愁的'心态。老师也受到了启发说:“遥望洞庭山水色,白银盘里一青螺”,青螺代表洞庭湖中的君山。“那‘不教胡马度阴山’,中的‘胡马’是汉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吗?”“是的,看来你们是越来越聪明了!”老师由衷的赞叹道。

我一边听一边发出了感叹:古诗中真是奥妙无穷啊!

古诗的作文 篇7

由古至今,古诗三百首一直是我们中国人民的骄傲。每一个国家都十分羡慕,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,人们渐渐把这些中国人的骄傲——古诗,忘记了。虽说小学课本上也有古诗,但是,一本书上又有几首古诗呢?有些人,虽然还记得一部分,例如:春晓、鹅和一些幼儿园小朋友都会的古诗外,那些含有深刻道理的古诗有谁会记得呢?人们不但不记住这些传统的文化,还把这些含义深刻的古诗改写,就拿“望庐山瀑布”这首诗来说吧,一些不理解古诗含义的人,居然把这首诗改成这样:日照烤炉升香烟,鸡鸭鱼肉在眼前。口水流下三千尺,一摸兜里没有钱。虽然我刚刚听时也觉得挺好笑,但是笑过后,我却觉得这简直是侮辱了古诗,李白把这首诗写的那么好,那些人却把飞流直下的瀑布水比喻成口水,就算不是侮辱,也恶心。

这些人只是初级性的改写,有一些不良少年,还把古诗的词改的不堪入耳,完全是对小学生的`身心进行影响,把好学生都教坏了,差生更加不用说。如果他们把古诗的词改掉,但是也是含有教育意义的话,我是百分之百的赞成,因为那些古诗都是古文,一般人很难理解;但是改成现代文后,对人们理解也有好处。可是那些可恶的人,不仅仅把古诗的词改了,而且改的并不是对我们有益的。这种行为是不可以原谅的,他们改掉古诗是对我们中国的古代文化的藐视,对我们中国古代文化的不敬。难道这些人可以饶恕吗?

对于这种人,我们不应该理睬他们,更加不能学习他们。听到他们说时,应该对他们进行批评,不应该笑,这样会使他们更加猖狂,继续为得到那种没用的虚荣而继续改写古诗。所以,我们不仅要从自己做起,还要告诉别人,不要这样做。让古诗“变味”的机会再少一个。

我希望古诗不要继续“变味”了!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可以目睹我们中国的文化,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来为这伟大的传统文化而骄傲吧!

古诗的作文 篇8

在古诗苑中,那些离愁别绪着实让我感动。

“问君能有几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”这是李煜的亡国之愁。堂堂的南唐后主,本享受着锦衣玉食的生活,可仅仅在一夜之间国破家亡,沦落为宋的阶下囚。宋人辱骂他,鞭打他,使他尝尽极刑之苦。于是,在被俘的第二年,这位词人便与世长辞了。

“剪不断,理还乱,是离愁,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。”他带着灭亡的国家、死去的妻儿,永远沉睡于悔恨的梦中。他的佳作流传百世,使我,使天下人,清楚地了解了他的亡国之痛。

“莫道不销魂,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。”这是李清照的离别之愁。美好的.环境,金兽焚香,玉枕纱橱,但她感到的只是凄凉之意,透露出佳节思念亲人的情意。她以黄花自喻,情思无尽。她执着的等待让我感动问世间情为何物,直教人生死相许,更何况这漫长的等待呢?

“相见时难别亦难,东风无力百花残。”这是李商隐的相思之愁。这种别离比久别不见更加难受,他无比深挚的相思相见却奈何不了这悲哀的离别,他们缠绵真切、刻骨铭心的情感让我感动。只可惜蓬山万里,青鸟难凭,这种相见的希望渺茫,只不过是终身的期待而已,留下的依然是无望和苦闷,令人哀婉叹息。

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,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!”这是杜甫的忧民之愁。是夜,风雨交加,自己的茅屋被暴风雨袭击。可是这位拥有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的诗人把自己的困苦丢在了一边,设想能拥有广厦千万间而让天下寒士俱欢颜,他一贯忧国忧民的情怀再次迸发,这使我感动。这首诗如杜甫本人一般极其质朴,毫无雕琢之迹而波澜迭出,拨动了千万读者的心弦。

绵远悠长的离愁别绪,让我秒变林黛玉。我本是乐观之人,这古诗词中的离愁却让我震撼,相思,离别,亡国……这其中的苦楚,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晓得吧!

我本乐观,但他们的离愁着实令我感动。

古诗的作文 篇9

我最喜欢《明日歌》这首古诗。

明日复明日,明日何其多!我生待明日,万事成蹉跎,世人若被明日累,春去秋来老将至,朝看东流水,幕看日西坠,百年明日能几何?请君听我明日歌。

这首诗告诉我们,今天的事就要今天做完,明天还有明天的.事。我却有过一回“明日复明日”的事,我来跟你们说说吧。

那天,是星期五,我放学后一回到家,就把书包扔在地上,要出去玩。妈妈问:“你不写作业了?”我高兴的回答:“今天是星期五,明天再做吧。”说完,我走出了家门。

星期六了,早晨妈妈上班去了,我自己在家玩,心想:“作业咋办啊?没事,下午再做吧!”下午了,吃饱了饭,又有点困了,于是又在心里劝自己:“先睡会午觉休息休息。作业还是明天再做吧。”

结果星期天要给爷爷过生日去,这下我着急了:完了,完了,这可怎么办呀?只能下午做吧。下午了,我做起作业的时候,没想到那么多作业,哎呀,只能熬夜加班了。

通过这件事,我深深体会到:该做的事一定要提前做完,能今天做完的不要拖到明天。

小朋友们,千万不要“明日复明日”哦!

古诗的作文 篇10

诗人孟郊写的《游子吟》,则是我最最喜欢的一首古诗。它具有童话般的语言,和让人感动着的诗句。读到这首诗,我心里就不由自主的感叹:慈祥的老母亲手中捏着穿着线的针。她正在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的衣裳。孩子快走时,老母亲正在加快赶衣服的速度,可是又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。谁能说这像小草的那点孝心,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?

孟晓是汉族人,身为诗人的他,出生于公元751年,逝世于公元814年;代表作最为突出的就是这首表达母亲无私爱的诗——《游子吟》。他死后,留下的作品并不多,因为一首《游子吟》成名。这是他逝世后留下的“重要宝藏” ……

遥望远方,我情不自禁地想到点什么:英气勃发的儿子坐在简陋的茅房字里面读书。在屋子的另一边,满头银发的'老母亲,正埋着头、弓着背,在一盏若隐若现的油灯下,正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补着衣服。那密密麻麻、细心缝补的每一针,都包含着老母亲那对儿子无比深沉无私的爱;每一线,都代表老母亲对儿子真挚的情。这浓浓的母爱,全部都倾注在这情似如海,大如天的母爱里。而我们作为儿女的,又怎么能报答的了他们无私的爱呢?这不正所谓,“谁言寸草心,报的三春晖。”

说到关于母亲的是,这还让我想到了清朝诗人黄景仁的《别老母》:

搴帏拜母河梁去,

白发愁看泪眼枯。

惨惨柴门风雪夜,

此时有子不如无。

这《游子吟》与《别老母》说的虽都是关于母亲,但在我看来,它们却大有不同。

《别老母》说的是要离家远去的黄景仁则是站在母亲的角度上来写的,抒发了对母亲的恋恋不舍的情怀;而《游子吟》写的则是游子对母亲的怀念,抒发了书中的最后一句“谁言寸草心,报的三春晖。”

慈母手中线,

游子身上衣。

临行密密缝,

意恐迟迟归。

谁言寸草心,

报得三春晖?

孟郊在母子将要分别时,看见母亲正在为自己临行前一针一线,专心致志,将这浓浓的爱意缝进这件衣服中时,感触颇深。才写下来这首受多人尊敬,脍炙人口的《游子吟》。

作者运用了神汇般的语言,惟妙惟肖的写出了作者与母亲之间的默契和情谊。

母爱伟大!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“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!”